第214章
老朱笑了。
因为刘伯温主动开口说出了这句话。
随即满朝文武全都盛赞马皇后贤明,太子标仁孝!
这正是老朱想要看到的结果!
一时间,就连老朱都有些错愕。
今天这一关这么容易过去的吗?
刘伯温这老货是转了性子不成?
可是当他再这么一看,只见身形瘦削的刘伯温,那原本笔挺的腰背现已些许佝偻,头发胡须已经微微见白,心里又是一阵唏嘘。
岁月不饶人啊!
刘伯温目光一扫看看老朱陛下古怪的神色,岂能不知老朱陛下心中所想?
自己虽然以谏诤之臣立于朝堂十几年,外界皆传正直之名,美誉无数,但是刘伯温知道,也就是眼前这位胸怀宽广的帝王,才能容得下他百般的执拗,成就自己注定流传青史的美名。
若是换了任何一位皇帝,胆敢如同自己这般挑战帝王权威,只怕老早就砍了脑袋、抄家灭族了。
初见之际,刘伯温是被老朱派人过过来效命的。
那个时候,天下名士刘伯温,对老朱还是看不上的,认为他就是个有勇无谋的莽夫匹夫,而且手段酷烈,难成大事。
奈何马皇后亲自屈尊纡贵相劝,刘伯温这才暂时留在了朱元璋身旁。
针对当时形势,刘伯温向朱元璋提出避免两线作战、各个击破建策,被采纳,他辅佐朱元璋集中兵力先后灭陈友谅、张士诚等势力。
刘伯温并建议老朱一方面脱离“小明王”韩林儿自立势力,却另一方面以“大明”为国号来招揽天下义师的民心。
尤其是对战陈友谅,更显刘伯温的过人智慧。
当年陈友谅攻陷太平,意欲东向,气势甚为嚣张。
朱元璋帐下各位大将,有的劝朱元璋投降,有的认为必须避其锋芒,有建议赶快逃跑去占领钟山的,唯独刘伯温一言不发,选择沉默。
会有老朱私下召见刘伯温,他这才开口,认为陈友谅骄气冲溢,目空一切,根本不把我们放在眼里,我们应利用其骄傲自满、听不进不同意见的时机,诱敌入伏,一举重创之,灭其锐气。
而后事实证明,刘伯温是对的。
此刻正是在吴国初创、百事待兴,又突临强敌、内部看法不一的危难紧急关头,这位名士寥寥数语,拨开迷雾,点破形势,议定决策,团结人心,去为完成王业而进取,最后朱元璋大破陈友谅,奠定了王霸基业。
大明开国之后,刘伯温也与李善长等人共同制定了一系列律令章程,给新兴的大明王朝搭建好了框架,甚至刘伯温还亲自设计建设了大明帝都与紫禁城,将风水堪舆术发挥到了极致,彻底奠定了大明的根基之地。
这就是刘伯温为大明做出的卓越贡献!
奈何他脾气太倔,性格太执拗了,以致于和老朱多次爆发争吵,犯颜直谏。
最后因为李彬一案,刘伯温忧愤之下直接炒了老朱鱿鱼,君臣关系破裂,再不复先前。
现在,君臣二人目光相触,尽是满满的感怀。
老朱陛下老了,刘伯温同样也老了。
自己还有几年好活呢?
陈年往事历历在目,似乎自己的存在就是为了给眼前的这位老朱陛下添堵,难道真的要执拗一辈子吗?
刘伯温笑了笑。
老朱陛下虽然道德上有瑕疵,但是这些年的成就,尤其是“驱逐鞑虏、恢复中华”,就已经注定了他必是荣耀万世的千古一帝!
既然如此,那有什么好苛责的呢?
罢了,罢了......谏诤了一辈子,或许,也该顺着老朱一回,让他高兴片刻。
所以刘伯温微微躬身,笑着追问道:“敢问陛下,此等利国利民之器,可曾命名?”
老朱陛下闻言眼睛一亮,整个人都变得兴奋了起来。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,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